2011年03月24日,浙江臺州市椒江區峰江街道上陶村的200多名村民惴惴不安:最近他們發現,村中過半村民都出現了血鉛含量超標的情況,個別人身上的血鉛含量甚至超過了安全線3倍。此事引起路橋區委各部門高度重視,專家被緊急派往該村進行調查,已基本確定,村中一家蓄電池制造企業違規排放廢水廢氣,是造成這起事件的主因。因此,規范鉛蓄電池行業的生產符合環保要求勢在必行。
由于江浙一帶集聚了中國鉛蓄電池市場大部分企業,因此,污染情況也最為嚴重,血鉛事故的發生也較為普遍。此次環保督察結果不僅反映出當前企業在環境問題上的一些弊病,同樣反映出整個產業的結構性問題。例如,部分企業為了降低原材料運輸成本,在廠址上選擇傍流域建設,這對國內水資源的安全問題構成了極大的威脅,這種不規則的布局嚴重影響了產業的規;、集群化發展。
從“血鉛”事件開始,鉛蓄電池行業整頓已進入了深度“大風暴”。據有關數據統計,截至2011年7月底,中國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企業1930家,其中,取締關閉583家、停產整治405家、停產610家;另有252家企業在生產,80家在建。
有關部門指出,從此次核查結果觀察,鉛蓄電池行業經歷了一輪環保風暴,這對行業目前的結構產生了較大的沖擊。相關公布情況統計顯示,全部1930家企業中,從事蓄電池極板加工生產的企業639家,單純組裝企業1105家,回收企業186家。仍在生產的252家企業中,極板加工生產的企業121家,單純組裝企業108家,回收企業23家。
通過環保反映出來的行業問題是產業后續市場調整的重點,但同時,從歷年市場監控等可以看出,環保督查不具有持久性,產業結構調整與后續市場監控力度密切相關,因此,后續市場調控的效果仍有待市場進一步觀察,要體現環保市場的持久性,在線監測力度則要大幅度提升。 專家認為,隨著行業進入整合期,規范生產符合環保要求的鉛酸蓄電池龍頭企業將從中受益。